今天是
期刊信息

刊名:畜禽业
曾用名:四川畜禽
主办: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
主管:四川省科学技术厅
ISSN:1008-0414
CN:51-1508/S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0.109399996697903
被引频次:23866
数据库收录:
人大复印报刊资料;期刊分类:畜牧业
期刊热词:
诊治,饲养管理,仔猪,症状,母猪,防制,生猪,畜牧业,奶牛,临床症状,仔猪,诊治,养猪生产,养猪,养猪业,规模化猪场,猪场,生猪,母猪,断奶仔猪,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力争用15年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

来源:畜禽业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30 06:02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山东青岛一蛋鸡产业循环经济园区蛋鸡养殖场,蛋鸡在现代化鸡舍里过上了自动化的生活 供图/视觉中国 28日,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(2021-2035年)》,提出力争用1

山东青岛一蛋鸡产业循环经济园区蛋鸡养殖场,蛋鸡在现代化鸡舍里过上了自动化的生活 供图/视觉中国

28日,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(2021-2035年)》,提出力争用15年时间,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,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,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,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。

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已超75%

昨日,农业农村部就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。部委新闻发言人、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有关情况。

关于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编制背景,他指出,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畜禽种业不断发展,但总体上长期处于散、小、慢的状态。从2008年到2020年,农业农村部实施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,覆盖了奶牛、生猪、肉牛、蛋鸡、肉鸡和肉羊等六大主要畜种。经过十二年的努力,畜禽生产性能水平明显提升,畜禽种业发展的整体性、系统性明显提高,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%。总体看,我国畜禽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、风险可管控,基本解决了我国畜禽良种“有没有”“够不够”的问题,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种源支撑。

关于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主要内容,刘均勇指出,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坚持系统谋划、分类施策、聚焦重点、精准发力,重点是要解决“好不好”“强不强”的问题。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35年,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,瞄准一个主攻方向,覆盖三大发展领域,聚焦四个全面强化,把握好五个方面关系。其中“一个主攻方向”,就是要力争用10-15年的时间,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,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,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,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。

“三大发展领域”:就是包括生猪、奶牛、肉牛、羊、马、驴等家畜品种,蛋鸡、肉鸡、水禽等家禽品种,以及蜜蜂、蚕等。

“四个全面强化”:就是要全面强化自主创新;要全面强化育种基础;要全面强化育种体系;要全面强化企业主体,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、做专做精,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、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,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
四方面差距有待补齐

当前,我国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%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差距主要在哪儿?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、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对此表示,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,为满足畜牧业用种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同时也要看到,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,我国还有不少差距:

——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,白羽肉鸡还未突破,能繁母猪年均提供育肥猪数量比发达国家低约30%,奶牛产奶水平是国际先进水平的80%。

——育种基础有待夯实,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小、性状少,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不高,我国种猪平均测定的比例约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。

——育种体系有待完善,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联合育种推进较慢。

——企业主体作用有待强化,畜禽企业总体实力较弱,竞争力不强。

品种、体系、技术全面发力

计划提出力争用15年时间,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,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,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,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。下一步如何发力?

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、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说,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,在品种范围上,除原来的奶牛、生猪、肉牛、蛋鸡、肉鸡和肉羊等六大畜种以外,增加了水禽、马、驴、蜜蜂和蚕。其中,生猪、奶牛、肉牛、羊的生产性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白羽肉鸡要实现零的突破,蛋鸡、黄羽肉鸡、白羽肉鸭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。

在育种体系上,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联合育种实体,培育壮大第三方社会化育种服务组织,加快组建国家畜禽遗传评估中心,大幅提升企业精准选育能力。性能测定的指标由原来的以生长发育性状为主,增加了肉质、健康等性状,育种数据获取由核心育种场拓展到全产业链。

在技术应用上,推动饲料转化率、肉品质等性状的智能化测定技术研发和应用,推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升级,大幅提升遗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,强化种源净化和疫病防控,提高育种效率。文/本报记者 熊颖琪

文章来源:《畜禽业》 网址: http://www.cqy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0430/694.html

上一篇:我国启动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
下一篇:中国推动成立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小组